化学化工学院二〇一七年工作总结

作者: 佚名   审核人:    信息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 2018-01-12


二〇一七年,化学化工学院党政工作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实施学校和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把握机遇,开拓进取,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学科专业建设步伐,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全面提高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能力一年来,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全院教职工齐心协力、埋头苦干,顺利地完成了学校年初下达的各项工作指标任务。现将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党建工作

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双抓双促”大走访大落实活动,积极组织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和党员、师生政治学习。赴安徽泾县开展“寻访先烈足迹,弘扬革命精神”主题党日活动,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有关文件、会议精神,重点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思想宣传形式,切实加强对全体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学院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坚定的思想政治保证。加强对工会、共青团组织的领导与指导。在春季田径运动会上,教工和学生代表队分别获得团体总分第五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

重视党建研究工作,按照一院一品、一系一品的建设要求,深入开展党员先锋工程大学生素质工程创建活动,积极申报品牌化党建项目最佳党日活动和党建研究课题。本年度申报品牌化党建项目” 2项,省级党建课题1项,每学期组织生活会10次,民主生活会2次,报送“最佳党日活动”2项,并获批。主题教育活动2次,参加党日活动率95%,发展党员工作每学期自查2次,积极分子培训班6次,及时交纳党费。

二、教学工作

顺利完成各项任务,科研促进教学达标,科研成果转化教学资源以及科研服务教学的质量、数量与科研成果量同步,教学档案归档达标,收集完整,整理规范。

认真制定学院“一院一特色”改革方案,并从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实验实习等方面的系统性改革方案通过学校论证。课程改革方案按照学校的要求执行,并顺利通过验收。

扎实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工作,20178月成立了学院工程教育认证领导小组,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认证申请工作进行了任务分解,制定了详细的任务、时间节点及责任人。邀请常州大学、江苏大学等校外专家和材料学院、环境学院等校内专家来学院指导。9月成功提交了工程教育认证的申请书,12月被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受理。

根据学校已通过专业认证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和给排水工程专业的整改工作要求,满足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认证工作的基本要求,按照学校实验室建设的统一规划,学院对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和化工实验中心的现有实验室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更新实验装置,新增实验室仿真项目,增加实验台套数,实验教学条件得到改善。

学生评教优良率达到80%以上,调停课学时控制率0.8%;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率100%;配合外国语学院、信息学院,认真组织CET-4.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在校生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80.32%,全校排名第四;学业预警处理率达到100%;认真组织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比例大于60%,首次查重不合格率小于3%,课题来自企业工程实践比例大于50%,戴勇等五位老师指导的毕业设计获得省级优秀毕业设计团队,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团队2项;校级优秀论文12项。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参与率达50%2017年,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获得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华东化工设计大赛二等奖2项、江苏省化工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参加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大赛获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参加江苏省高校“联盟杯”化学化工实验竞赛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举行校级学科竞赛5项;指导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25项,其中省级项目3项,国家级项目1项。申报了省级“互联网”大赛项目1项。

积极做好2017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组织行业、企业人员参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并按照学校要求圆满完成;申报6项教研教改项目,获批学校教改项目4项。

开展《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有机化学》、《工程化学》五门OBE课程,达标率100%;《化妆品与健康》、《生活中的植物学》2门课程获通识校选课程立项建设。《化工机器拆装与维修》1部教材申报省重点教材;《化工机器拆装与维修》获校级精品教材1等奖、《制药工程综合实验》获校级精品教材2等奖;《精细化学品及工艺》1部教材申报校企合作教材;《化工原理》、《基础化学实验》2部教材获2017年度盐城工学院自编教材出版基金资助。《药物合成》遴选为学校“十三五“重点建设教材。2017年《新编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无机及分析化学》2部重新修订出版。加强与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4+0”、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制药工程专业“3+2”的联合培养高职本科人才的校际合作工作,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创新。

加强与企业协同合作,通过化工企业冠名班级、设立企业奖学金、赞助学科竞赛等途径,推进校企联合培养。与浙江中山化工集团签订“中山化工班”校企合作办学,与江阴天石饲料有限公司、盐城绿叶农化有限公司、滨海永太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共建校外实习基地。

 

三、科研工作

组织申报省发改委省级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农药工业三废资源化利用”,组织申报2017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生物质与化工三废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获得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2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

2017年,我院科技总经费857.5万元,实际到账经费257.5万元。

纵向课题方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基金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获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1项。横向课题方面,我院2位老师单笔到账经费都在30万元以上。

2017年,发表SCI收录和EI收录的科研论文共计42篇。授权发明专利20项,4件发明专利成功转让。王伟的学术专著《贵金属及碳纳米材料的传感应用》在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谷峰的《木质纤维素高值化应用》已经完成初稿,并与化学工业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将于2018年正式出版。

四、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

学科建设是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科水平决定学院的水平认真制订省“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建设任务书,邀请专家对建设任务书进行认证,并提交省教育厅。

扎实做好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申报工作,整合环境学院、海生学院的资源,历经8个月完成申报书,顺利获得江苏省推荐,化学学科ESI学科排名不断提升。新增苏州科技大学1位硕士生导师,江苏大学5位硕士生导师。新增联合培养研究生招生数为19人,其中全程培养研究生12人。研究生发表的论文17篇。

五、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做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的关键。我院加强人才队伍和设施投入建设,形成多个明确的研究方向。

2017年,我院有1位教师晋升为教授、2位教师晋升为副教授,1位教师晋升为高级实验师。到国外学术交流、进修教师2名,3名教师进入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博士后流动站。邀请国内外知名大学教授来院讲学13人,其中港澳台3人,境外2人。引进博士并已在岗工作的5人,即将进入公示阶段的2人,已签订三方协议的2人。

2017年,李红波和仓辉分别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六、国际合作与交流

2017年,我院赴境外参加高级别国际学术会议人数4人;聘请海外专家来校讲学交流人数5人;学生海外经历人数为3人,分别到波兰、美国和法国进行研究生学习。

七、学生工作

招生方面,新增生源基地中学4家。对辖区内所有三星级及以上星级高级中学宣传覆盖率100%。开展赴生源中学的走访交流活动3次。

就业方面,我院毕业生首次就业率91.04%,年底协议就业率100%,新增就业基地1家。组织校内外人才市场达15次以上。

教育管理方面,我院学生无重特大责任事故,无违纪处分,新生报到率96.55%,宿舍文化节和文化大赛参与率100%,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参与率100%,没有不合格宿舍。

学风建设方面,开展各类讲座达10场,大学第一课活动新生参与率100%,考研心得投稿率100%,研究生报考率35%,研究生考取人数为50人。

助学工作方面,树立助学成才典型1个,学生获得社会奖、助学金3项。贷款毕业生确认、还款教育100%。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回收率100%。媒体报道资助育人新闻3篇,资助育人工作发表论文1篇。

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学生工作发表论文1篇,相关课题5个;政工人员夜间值班到岗率100%,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参赛率100%,两位老师分别获得第一名和第五名的好成绩。赵迎华代表学校参加江苏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和华东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

八、宣传思想工作

切实加强和改进学院党委中心组和师生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觉悟。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认真做好哲学社会科学课堂教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网络和接受境外基金资助等管理工作,所有学院此类活动都履行了报批手续,并加强过程监控。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倡导校园主流价值观,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了“传承中华美德、传递青年之声”主题演讲比赛和“情暖异乡冬至、感受中华文化”等活动,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认真做好宣传工作,重视网站建设,基本做到管理规范,功能齐备,页面美观,内容详实,每周更新1次。外宣素材立项1项,完成2000字以上外宣文稿1篇,主动为校外媒体头版或专版头条、省级以上大报大刊等深度报道提供支撑材料。鼓励在校外媒体头版或专版头条发稿,校外省级媒体宣传报道5篇,市级媒体8篇,校园网发稿30篇。

鼓励学院师生员工订阅、关注学校的官方微信、微博,关注人数达到师生员工总数的一半以上。经常关注“交汇点”、“江苏教育发布”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的新媒体阵地。

二〇一七年我院的各项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课堂教学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和对外科技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有待进一步创新。二〇一八年,我们有信心继续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使全院各项工作踏上新的台阶。

中共盐城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委员会

盐城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09-2018 盐城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地址:江苏省盐城市建军东路211号 盐城工学院建军东路校区 邮政编码:224051